0517-84808120(8:00-22:00)

健康科普

Health Science Populariz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 健康科普

【关注百姓】长了肠息肉怎么办?切还是不切?

来源:瑞济医院 发布时间:2022-08-16
据权威数据显示,大约90%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所以很多人闻之色变。
到底什么是肠息肉?
为什么会长肠息肉,有哪些症状?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肠息肉?
是不是一定要切除?

 
P1—什么是肠息肉?
       肠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人体的整个消化道都可以有息肉生长,其中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且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发病率较多。
息肉的病理学类型分为: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
       A、非肿瘤性主要包括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它们一般不会发生癌变;
       B、腺瘤样息肉和锯齿状息肉容易癌变,医学上把它们划分为肿瘤性病变,其中腺瘤性息肉恶变倾向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非肿瘤性息肉,只要体积够大,也有恶变倾向。

P2—为什么会长肠息肉?
       肠息肉的致病因素非常多,与饮食因素、炎症刺激、年龄、生活习惯、疾病等因素都有很深的关联。
1、 饮食因素:
      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发生率较高,而吃蔬菜及维生素C多者较低。
2、肠道炎性刺激:
      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另外,长期便秘患者经常使用刺激性泻药刺激肠壁也会发生息肉。
3、年龄:
      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4、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也与腺瘤性息肉的形成密切关系,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较大的腺瘤。
5、疾病因素:
       1)免疫功能低下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癌症放疗患者及肥胖人群的发生率较高。
       2)与非肥胖、非糖尿病女性相比,糖尿病加肥胖可使结直肠腺瘤和更晚期阶段发现的腺瘤的风险增加一倍以上。
       3)肠息肉一般没有特别的显性症状,当短期内出现便秘、便血或粘液便、腹泻或大便习惯和形状改变(比如大便变细)等情况发生时,应高度重视,及时到正规医院咨询。          
       
P3—如何预防肠息肉?
       1、调整饮食,少吃红肉、加工肉,减少脂肪摄入,多吃些蔬菜水果,多吃点粗粮,补充钙、维生素。
       2、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不吸烟少喝酒。
       3、进行适当的运动。
       4、保持大便通畅。
       5、积极治疗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

P4—肠息肉切还是不切?
       一般情况下,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甚至于恶化成肠癌。根据肠镜活检的病理结果,如果为腺瘤性息肉,建议进行治疗。
       目前,基本都是在无痛形式下开展,患者的不适感较低,而且内镜下肠息肉切除已成为肠息肉治疗的常规且有效的方法,除了极少部分直径过大、内镜下形态明显恶变或数目过多者外,一般均可在内镜下将肠息肉完整切除。内窥镜治疗极为安全且创伤小。